信息安全權是金融消費者八項權益之一,個人信息泄露可能造成財產和信譽損失。近年來個人信息保護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重視,金融消費者應提高個人信息保護的意識和能力。
一、案情簡介
客戶王女士收到某中介發(fā)送的保險滿期提醒短信,并且電話聯系王女士表示上門幫客戶贖回,王女士抱著一顆謹慎的心詢問理財經理這種情況是否是保險公司的工作人員發(fā)的短信,理財經理迅速和合作保險公司的負責人聯系,經了解查詢,電話聯系王女士的并不是保險公司的工作人員,并建議王女士報警,可能是因為信息泄露,導致不法分子獲取了客戶信息,并且為了獲利,冒充保險公司的工作人員發(fā)短信、致電并且想上門替客戶退保,在理財經理的幫助下,防止了王女士的財產損失。
二、案例分析
本案例中,由于金融消費者個人信息保護意識薄弱,導致不法分子輕而易舉的竊取到消費者個人信息,不法分子以上門服務的名義到消費者家中慫恿消費者退保,誘導消費者購買所謂的“理財產品”,導致消費者保險風險保障缺失,并落入不法分子非法集資的陷阱中,使金融消費者個人權益受到損害。
三、風險提示
(一)妥善保管個人信息。不隨意丟棄取款憑條、流水對賬單、金融業(yè)務批單、快遞面單等交易憑證,丟棄時一定要將有關個人信息的部分撕毀或使用記號筆涂黑。
(二)盡量親辦金融業(yè)務。妥善保管銀行卡、身份證、社???、醫(yī)保卡等重要證件,拒絕出租、出借或買賣證件行為。如涉及到數額較大或者比較重要的金融業(yè)務往來,本人親辦是避免財產損失的最佳方式。
(三)警惕陌生人員上門。有些不法分子冒充金融機構人員到消費者家中以回訪名義讓消費者退舊買新,遇到不認識的人員上門,一定要提高警惕,注意辨別核實人員身份,涉及到財務往來時最好到金融機構當場確認。
(四)發(fā)生糾紛及時維權。個人信息保護不當可能導致消費者的財產遭受損失。為了保護個人信息安全并減少財產損失,消費者應增強安全意識,當發(fā)生個人信息安全糾紛時,可及時申請警方介入或訴訟維權。
民生銀行廣州分行
相關稿件